优选教育资源
共赢共享共进
课名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教材语文学段
教学基本信息《涉江采芙蓉》否高中年级一授课日期
书名:《语文必修2》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年1月姓名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单位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单元学习指导中写道:“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该单元选录了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共七首,分别是《诗经》中的《邶风氓》与《小雅采薇》、楚辞中的《离骚》、汉乐府名篇《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之一的《涉江采芙蓉》以及建安诗人曹操的《短歌行》和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旨在让学生追根溯源,初步探知中国古典诗歌于萌芽发展之际所呈现出的多样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貌,大致了解其由四言至近体逐渐演变、成熟的线索和轨迹,培养当代学生对于传统诗歌和经典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涉江采芙蓉》一诗,其最鲜明的艺术特点就是“深衷浅貌”,即用质朴自然的语辞来表达深挚委婉的感情。不含冷僻生涩的字眼,没有新奇特异的句法,无涉隐晦难解的典故,是完全天然而不加雕饰的情感流露。因此,学生在阅读这首诗歌时,几乎不会产生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往往能够自主地疏通诗歌大意,准确地把握思想感情。但同时,因其语言的通俗浅近,学生在解读时又常常浮于表面,无法充分而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情韵之美。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对诗歌的审美和鉴赏。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二册汉魏晋诗歌单元《涉江采芙蓉》。学生情况:北京十二中高一学生,有一定诗歌鉴赏基础。教学方式:合作讨论式教学手段:多媒体iPad辅助授课技术准备:ppt、iPad
f优选教育资源
共赢共享共进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目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想象及悬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的思想蕴涵和生命内核。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教学环节
过程大纲《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写。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