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诵读诗歌先齐读、再单独读、反复感受第二步:理解诗歌(问题引导式,带领学生自己接近文本、读懂文本)一、一二句学生朗读,教师用板书形成画面1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又叫莲花、荷花、芙蕖、菡萏2芙蓉的意象有何含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新二、三四句学生朗读,教师用板书形成画面1采摘的芙蓉送给“所思”之人了吗?没有。2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这位“所思”之人吗?“所思”时时刻刻在其心头。三、五六句学生朗读,教师用板书形成画面1“还顾”是什么样的动作?何种心情?“还顾”体现人之思,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表达主人公怅惘的形象和思念的心情。2“漫浩浩”怎样加深了这种心情?“漫浩浩”体现路之远,展现在他面前的是迢迢山水、遥遥长路。四、七八句学生朗读,教师用板书形成画面1.末句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连缀前课落实相关文学常识
诵读入手初步形成直观感受
课程讲授
问题引导带领学生读懂文本
课程讲授
板书设计画面化地具象文本
f优选教育资源
共赢共享共进
相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2我们有没有学过类似的诗篇?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相似的状态,但是在感情浓度上两者有明显的差别,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达到这种强烈的感情的?)第三步、鉴赏诗歌从刚才的问题引出抒情主人公的讨论(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让学生运用PAD表达观点,即时统计出各选项的选择人数,先讲解选择率最高的选项)一、思考: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是谁在说话,谁在抒发?合理想象,创设情景,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依据。A女子B男子C男子女子皆有二、想象:选取一个抒情主人公(女子男子女子与男子交错)做出发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情景做诗境素描(100字)(8分钟)(每位学生写好的段落用PAD传输到大屏幕上)讲评学生作品,体会抒情主人公造成的艺术效果,达到充分理解诗歌画面和情感的目的。A女子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女子想着远方的丈夫远远望着自己所在的故乡,只能暗自伤心,忧伤终老。抒情主人公似乎是“她”!B男子远方的丈夫想着美景中的妻子,采摘莲花、想送给自己,而此刻在他眼前的是无尽的“长路”。对爱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