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除了认真听课,更重要的是对所学的内容能够通过做习题而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对于教师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习题课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总结习题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架和操作流程如下:一、模式构架1、设计问题出示目标2、问题归类逐一解决3、交流信息揭示规律4、综合训练反复提高5、当堂达标6、反思小结二、操作流程1、设计问题,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精心设计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问题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的原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乐意接受问题的挑战。这一过程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教学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问题归类,逐一解决。采用“分组做题,分组讨论”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每4至5人分成一个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帮助共同组织学习,让他们及时完成,然后共同讨论。解题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达到一题多解。这样组织教学,针对性更强,免除了“一题对全体”的弊端。以后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再把每题的深度、灵活性进一步加强。采用“学生做题,学生改”的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量,并告诉大家:“组长由教师批改后,再给别的同学批改习题并讲解。”这些学生成老师的“小帮手”,以现场批改,教室流动的形式,给他的伙伴批改,讲解。此时,老师在一边辅导和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f在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主动性,引导组内同学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去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出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交流之中;作为指导者要对学生的讨论、交流不断地起促进和调节作用,使问题不断引向深入。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他们真正学会“数学的思维”的过程,也是其个性心理品质得到磨砺的过程。3、交流信息,揭示规律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性、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地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学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