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的翼部伴有平行的小断层,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出露有第四系、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地层。121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河谷、洼地、山坡、山麓等,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度较小。
(1)残坡积层(Qeldl)分布在山坡、山麓等部位,岩性为浅黄色紫灰色砂质粘土,含少量碎石,局部有白色粘土透镜体,结构松散。(2)冲洪积层(Qalpl)分布在河谷底部,岩性为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含砂浑圆状、次
7
f棱角状砾石、漂石。122泥盆系(D)
(1)下泥盆统坡脚组(D1P)棕黄色、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局部夹粉砂岩,厚43~256米。(2)下泥盆系统翠峰山组(D11)上部紫灰色,棕红色页岩夹粉砂岩,中部灰白色中层状细砂岩,下部紫红色页岩及粉细砂岩。厚91~1334米。123奥陶系(Q)下奥陶统湄谭组(Q1m)浅黄、灰绿及浅色薄弱中层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中层细砂岩。厚124~614米。124寒武系(E)上寒武统歇场组(E3x)。夹深灰色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局部夹少量硅质岩团块。厚335~613米。
13水文气象
小流域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云贵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C,极端最高气温332C,最低气温78C。七月气温最高,为261C,一月气温最低,为10C左右。无
8
f霜期302天,全年大于等于10C积温为4851C。多年平均降雨量10125mm,降雨垂直分布特点是随海拔高程上升逐渐递增。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349小时,年蒸发量为1100mm。干湿季节分明,旱季为11至来年4月,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空气干燥、风大、蒸发量大,其降雨量仅占全年14%~17%,而蒸发量却占全年的63%,雨季为5~10月,受西北和东南暧温气流控制,降雨多,占年降雨量的83%~86%。而其中又以7~8月最多,占全年的17%~23%。日照短,风速小。气候垂直变化异常明显,立体气候特征突出。
14河流泥沙
回龙流域径流面积1964km,泉水3处,涧沟12条,径流总量413万m。流域内的公革河发源于回龙水库,河道比降2%~8%之间,多年平均含沙率、输沙量及变化趋势为:70年代含沙率为048kgm,输沙量为198T;80年代含沙率为08kgm输沙量为330T;90年代含沙率为119kgm,输沙量为419T,含沙率、输沙量呈递增趋势。
15土壤
回龙小流域内土壤为砂页岩类坡积地表覆盖层,以砂页岩黄壤土、红壤土、鸡粪土为主。脱硅富铝化作用强烈,铁猛结核较多,有机质含量为14%~45%,PH值为45~68。砂页岩黄、红壤土主要分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