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第五章补体系统(compleme
tsystem))
教学内容与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2了解补体系统的基本成份及命名,3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P途径、三条途径的比较),4了解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液相中灭活物质或抑制因子的作用、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5了解补体的受体,6掌握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对象:2006级医疗五年制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时间安排:时间安排: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概述(03学时)补体的激活(10学时)补体活化的调控(02学时)补体的生物学活性(05学时)
第一节概述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compo
e
ta
dpropertiesofcompleme
t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omi
atio
ofcompleme
t
补体compleme
t,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早在19世纪末Bordet即证实,新鲜血液中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免疫溶菌、溶血作用,故称为补体。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
tsystem。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扩大体液免疫效应,调节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介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根据补体系统各成分的生物学功能,可将其分为三类:1补体固有成分,包括:①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2、C4;②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
a
bi
di
glecti
,MBL)激活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seri
eprotease③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④参与共同末端通路的C3、C5、C6、C7、C8、C9。
1
f2.激活的调节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和膜结合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包括C1抑制物、P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S蛋白、SP4040等;后者包括促衰变因子、膜辅助蛋白、同种限制因子和膜反应溶解抑制因子等。3补体受体(CR)补体受体可与相应的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结合,介导补体生物学效应。包括CR1CR5、C3aR、C2aR、C4aR、C5aR等。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补体进行了统一命名,把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分别命名为C1C1q、C1r、C1s,C2……C9。旁路途径的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因子、D因子、P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则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C4bp、促衰变因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