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美学的审美现代性
自从20世纪初中国美学步入自己的现代思想建构行程以来,各种美学问题的提出与探究,
几乎总是先在地同中国人在社会剧变、国家困厄面前所产生的民族性生存焦虑相纠缠。现
代民族国家的振兴期待,社会文化统一体系的重建愿望,民众自觉意识的大声呼唤,大众
生活幸福的规划设计……所有这一切,都非常明确地流露在20世纪中国美学种种具体而
微的理论思考中;现代中国美学家们竭力想要借助美学的精神能量,严格而理性地框范、
引导甚至建构现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新的生命改造活动与生活希望。所以,尽管20世纪
中国美学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某种功利主义与超功利主义的冲突和矛盾,但深入分析,我们
却能看到,不管是持守激进人生改造意志的美学主张,还是保持了相对静观内省立场的各
种美学理想,它们实质上都持守了一个最基本的文化立足点,即以“审美”作为人生理想
的生命活动,以“审美化艺术化”为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的最后归宿,因而美学上功利
主义与超功利主义的分化最终不仅没有集结成大规模的理论对抗,相反却出现了两种美学
立场长期并存,共同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理论发展路线的局面。如果说,功利主义
美学观着重把“美”和“艺术”具体落在了人生行动的崇高性实践方面,那么,超功利主
义的美学理想则重点突出了“美”、“艺术”的社会和谐功能。这样,无论过去一百年里
中国美学表现了怎样的理论分化,但从根子上说,主宰20世纪中国美学方向的,始终是
一种“审美救世主义”的理想情怀。现代中国美学力图把对于社会人生问题的认识要求与
实践改造,当作具有充足理由律的美学本体论,以此来实现现实生活与人生经验的精神疗
治美学家往往十分乐于充当这样的“社会精神医生”。
这里,我们便可以
发现,如果把20世纪视为中国美学开始自身现代建构尝试的起步期,那么,这期间一个
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当理论内部的“救世情结”和学术追求上的“社会人生改造冲动”
从外部方面强烈制约了美学的内部建构努力,美学在20世纪中国便呈现了一种特定的
“社会学症候”面对强大而急迫的外部社会压力,理论建构本身的内在逻辑反而失去
了它的现实合法性;对于“审美”、“艺术”的强调,成为特定历史、社会的集体意志表
现,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和作为个体自由意识的选择与行动,则因此消失在美学对于
“社会”这一集体利益的原则性肯定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理论
建构,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