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简析21世纪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作者:叶倩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要: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史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融合。人类文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重要的领域,中国学者主要谈论的是“西风东渐”的话题,而“东风西渐”这个话题谈论的人相对较少,取得的成果也十分有限,这种情况与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学者进行文学研究的方向是从自身出发探讨国内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且比较重视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的一种激化作用。
关键词:21世纪美国文学中国形象
作者简介:叶倩虹,女,安徽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文。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02
“中国形象”相较“中国人的形象”来说,能更加生动、更加完善的将异域中的“他者”特征体现出来。中国形象主要是由人物、思想以及食物这些主要因素共同组成。中国形象在西方主要表现为两种,这两种形象在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各类型文学作品中以一种重复的或者是稍加变化的形式出现着,也基本上可以作为一种原型。西方文化中的认识是,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并不是一个地理上的现实中的国家,而是在文化想象中的一个异域乌托邦,并具有一定的特殊的政治伦理上的意义。
一、中国形象
本文笔者所述的形象,主要指的是在文学意义中的他者形象。法国形象的相关研究学者在研究中提到过,他者形象是社会化运作过程中的对异国的看法的一种总和。这种定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形象学的研究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文学研究,因为还要对形象“社会化”的过程进行研究和考察,要综合考虑文学上的生产以及销售方面的各个环节。并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他者形象和其他的那些平行文化上的产品相互比较,也要和人类学、社会学等知识领域的专家研究结果进行相互比较,旨在寻求一种在特定的文本之中的他者形象和在全社会中对一个国家的集体解释。
另外一个方面,虽然已经借鉴了很多历史性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但是在文本内部的研究还是形象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按照相关学者的想法,也是通过将文本内部的词语、等级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上的情节进行深度的剖析,并对文学的深层区域加以探究。也就是说那些由象征组成的网络,是怎么被精心的编码来进行文化想象物的一种创造过程。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虽然我国学术界引入形象理论体系的时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