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
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
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
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
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
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
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2
fword文档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
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
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
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参考: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
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