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介导肾脏纤维化的机制r
r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沈阳,110001)姚丽王力宁r
r
肾脏纤维化是指在创伤、感染、炎症、血循环障碍,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其固有r
细胞受损,发展到后期出现大量胶原积聚,造成肾实质逐渐硬化,形成瘢痕,肾脏功能下降,甚至完全r
丧失功能。肾脏固有细胞纤维化、硬化的过程也就是肾脏纤维化的过程。已有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r
明,肾素r
血管紧张素r
醛固酮系统(r
Re
i
a
giote
si
aldostero
esystem,RASS)在肾脏纤维化的过程r
中发挥重要作用,醛固酮作为参与肾脏纤维化的独立因素,越来越成为肾脏纤维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r
r
r
1、醛固酮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r
r
醛固酮的合成包括经典合成途径(肾上腺)和非经典合成途径(肾上腺外)。近年研究表明,多种r
组织和脏器,如肾脏、脑、血管平滑肌、心肌、II型肺泡细胞、唾液腺、汗腺等都能产生醛固酮。醛固r
酮的肾上腺外局部合成是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发挥作用的。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三个因素的调r
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钾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前两者更为重要,高钾与高肾素均可促进合r
成醛固酮的关键酶CYP11B2mRNA表达,醛固酮合成增加。另有报道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r
剂、5羟色胺、内皮素也刺激醛固酮的合成,而多巴胺、内源性一氧化氮、肾上腺髓质素则抑制醛固r
酮的分泌。r
r
r
2、醛固酮的效应机制r
r
醛固酮通过基因(ge
omicactio
sofaldostero
e)和非基因(
o
ge
omicactio
ofaldostero
e)两种方r
式在体内发挥生理和病理效应。基因方式也被成为经典作用方式,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mi
eralocorticoidr
receptor,MR)介导的。未被激活的r
MR,与伴侣分子如热休克蛋白r
HSP90和免疫亲和蛋白r
HSP56相结r
合,处于无活性状态。醛固酮与r
MR结合后,伴侣分子脱落,暴露核定位信号,MR迅速聚集核内,形r
成醛固酮MR复合簇,结合基因组激素应答元件,调控靶基因转录、翻译,产生醛固酮诱导蛋白,发r
挥生物效应。醛固酮通过基因方式发挥的效应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钠通道对钠的重吸收及r
NaKATPr
酶的功能,刺激有丝分裂和胶原蛋白合成,参与脏器纤维化,可以被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抑制。非基因方r
式是醛固酮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通过第二信使的级联反应触发生理和病理效应,1,4,5三磷r
酸肌醇(IP3)、二酰甘油、蛋白激酶r
C等参与该过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引起r
cAMP应答元件连接r
蛋白磷酸化增加。膜受体的结合力较胞浆受体强。非基因方式作用时间迅速,参与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