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孩子。由于这一声势简单所以训练十六分音符的时候比较适合使用。
捻指:把中指和大拇指相捻发出声音,但是这个动作对于儿童来说很难做到。那么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代替,就是弹舌。两种声音比较相近。捻指的花样较少,大概只能通过不同的姿势,和不同的高度来做。但是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捻指的音量小,但是声音高,代表女高音,声音尖锐明亮。一般不会用在重拍和复杂的拍子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形式的声势训练方法。我们从头到脚可以发出很多各式各样的声音,比如拍打肚皮、摩擦身体、夹臂等等。把这些声势加入到音乐课堂中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种声势形式也更能吸引孩子。
(二)声势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节奏引导
首先是准备工作,开始前全身放松心情平静,调整呼吸,开始的时候一拍一下,不间隔的拍,慢慢与规律的做一些拍子上的改变。
刚开始拍节奏时可以稳定进行,但时间长了会不知不觉的加快速度。这时候老师可以休止之后重新开始或者通过明显的指挥把学生带回原来的速度。等到学生对拍子的把握增加的时候可以做一些音量、速度的改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来打拍,遇到变奏的情况要快速做出改变。通过这些准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再不断地改变节奏、速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进行教学。
2节奏模仿
开始由学生或老师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奥尔夫为儿童编的五卷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可以拿来用。一般从四分音符开始,然后再换成八分音符,等熟悉之后两者再融合在一起。
在模仿完老师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来创编节奏型,每个人创编一个和别人不同的节奏型,其他人进行模仿。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做老师并且创造自己特别的节奏型,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进行基本模仿之后,可以提高难度,加入复杂的节奏进行模仿。在节奏模仿练习中,一个节奏型练习几分钟就可以了,时间过长学生的精神不能集中,效果反而不好。
这是经过中国的锣鼓经改编的声势训练谱,我们通过对锣鼓经里面的节奏型进行一些模仿。通过这个例子也体现了奥尔夫音乐的本土化,奥尔夫与中国传统乐器谱的共鸣。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节奏伴奏
奥尔夫强调孩子们亲自参加音乐活动,但这些活动并不只是纯粹的来一个大齐唱、大齐奏,他所要求的儿童音乐是具有极高艺术性的。奥尔夫的多声部训练是“从片面的和声转移到节奏上来”的训练方式。奥尔夫利用声势为语言、歌唱伴奏,是训练多声部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这样的多声部音乐儿童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