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f特别是投资膨胀,当时为此制定的很多税收政策现在肯定都不适用了,甚至可以说已经在产生副作用。现在的经济环境与1994年比起来,不是局部的变化,而是整个宏观经济背景的改变,因此对于现行税制讨论的范围是非常宽的。5、也就是说,1994年的税改是按照当时的市场环境而设计的,而现在市场经济的整体环境已经变化,税制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在设计一种税收制度的时候,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变化而设计的呢,还是遵循税制本身的内在要求?为什么1994年税改要设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套不同的所得税,因为那时对外资的开放限制很多,外资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还很小,所以我们搞两套税制。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不符合,但是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就发展到那种程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现在中国加入WTO,对于外资的准入放宽了,外商的市场隔离越来越小,两个市场逐渐合一,再搞不同的税制就会降低内资企业竞争力。当时内资有市场优势、税赋劣势,而外资相反。现在外资的市场得到了相当的扩大,而内资企业的税收还保持原来水平,很多内资企业就将被挤垮。无论是当时搞两套税制,还是现在研究如何合并,都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税制改革最根本的因素。当然,说税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并不是讲税制可以朝令夕改,而应在某一时期内保持大体稳定。如果市场经济逐渐积累起比较大的变化,税制就需要做相应的改革。反过来说,税制制定的合理,也会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6、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是不是改革的很好时机?改革的迫切性的确比前几年加大了。中国从1992年开始推进市场经济到加入WTO,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为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二、存在减税的前景吗?1、很多专家都认为“中国的减税空间不大”,中国到底是否存在减税空间?总局局长金人庆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应该“在保证税收收入总体增长的前提下,对税制结构作有增有减的调整”。去年税收占GDP的比重超过14,总体达到12万亿元还多,但支出仍觉得特别紧。把总体税收降下来是不现实的,国民经济的运行会受到影响;但是从税制结构上说,应该有增有减。事实上,这几年也在按照有增有减的方向进行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