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恐龙的构造和行为作出如此精确的描述,其根据究竟是什么呢
根据捷登的了解,由于历史年代的过于久远和地壳运动的结果,人类今天所能发现的恐龙化石是非常稀少和不完整的,根据这些石头的痕迹我们大胆和大致地推断一些东西,仅仅只能是推测。捷登丝毫不怀疑所谓“专家”的专业水平。然而仍然想根据常识好奇地询问一些问题,这个所谓的“6500”和“6350”的根据是什么根据化石推断出体积又根据什么推断出组织和密度就算能推断出来,究竟有什么意义,是成年恐龙的平均水平还是我们发现的某一头恐龙的最大水平如果这个数值仅仅是6000万或者7000万,那么还有一定的意义,否则,如果要精确到50公斤的水平,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清楚的。这不是专家的专业知识可以解释清楚的,而根本就是一种奇怪的事情。
例如对肿头龙的头部厚度的估计,为什么能够精确到23厘米既不是22厘米.也不是24厘米呢就算在今天,对人类自身身高作一个描述,可能也只能说一般成年男性人类的身高165~185之间。何况是一种距今1亿年的古老物种。
f在恐龙展的介绍上,我们还见到了其他类似的文字,例如对一种恐龙行动力式的介绍“行走时利用尾巴左右摇摆进行平衡。”等。诸如此类的介绍,越是精确和严谨,越是让人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产生必然的怀疑。这就是利用常识思考的一个结果。在进行管理咨询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数据,有精确的,也有估算的,类似于“预计今年的盈利为23456789.50元”这样的数据也是很常见的,不过对于成熟的咨询顾问而言,这样的数据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预计和估算的数据,实际上往往万以后的数据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的~名同事就经常说“模糊即精确”,就是这个道理。
“简单就是美”还有另外的诠释方式。中学数学课上,老师经常要求我们把一些式子进行简化,最简单的方式是表达问题和结果最完美的方式。咨询顾问是一种奇特的动物,他们经常喋喋不休地寻根究底,要把一个问题弄清楚有时候很简单,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实际上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仅仅在经过三四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以后,就暴露了问题的本质,甚至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管理咨询的实践经验,即使是最复杂的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经过最多6次的正确的询问后,都可以揭示其本来面目,即使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起码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是一个非常神奇而美妙的规律。
f在商业社会中,有这么一种倾向:大家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