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杨维前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4年第10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超越教师的目的。
小学生教师意识创新超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如何使学生具备超越教师的意识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开拓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具备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剂。为此,我们必须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非把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全部丢掉,空中楼阁般地构建一个创新教育,而是通过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第一,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师德观的局限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无论是“传道”,还是“授业”,都是将已知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承传下去,“解惑”也只是解答学生对“道”,对已知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恰恰缺乏对知识的探索,创造未知的启发和诱导。因此,我们应定位于承传有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教师要做创新的表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新颖的思路或设计方案,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这样,既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又能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
二、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都能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肢体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