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热爱,在书法、绘画、写作上尽显才艺。音乐课上贝多芬的交响曲,时时激荡着钱学森的内心。1929年,钱学森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课余时间经常去听音乐会,认真研讨《艺术史》、《艺术论》等论著。在沉重的学业负担重压之下,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课业占去,而钱学森却参加了学校的乐队。那时学校乐队的练习和演出很频繁。他是乐队的主力圆号手,因此他既要比不参加乐队的同学多挤出一些学习时间,还要比乐队的其他人多挤出一些练习时间。钱学森平时很节俭,穿着也十分朴素。但市内有高水平的乐团演出,他往往徒步很长的路程,去欣赏音乐会,而且购买最好的票位。
他20世纪30年代读学位的时候,就是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火箭研究小组的重要成员。1943年作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他与人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40年代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些导弹是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导弹的先驱。钱学森在超音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被后人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科学奇才”的导师冯卡门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他和冯卡门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1949年他还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机,作为洲际旅客运输火箭的设想和核火箭的设想。
二战临近结束时,钱学森已经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宝贵的科研经验,对二战期间美国的火箭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1945年,他成为美国空军顾问组专家。战争结束后,他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贡献和价值,多次得到美国军方和官方的赞扬和确认,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成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的一颗明亮的星,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
钱学森无论早期在美国工作,还是后来被美国政府软禁,只要听到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或钢琴奏鸣曲《悲怆》,他的心便会为之颤动,为之共鸣,便会受到一种崇高审美力量的激励和催动。就是在这壮美音乐的激励下,他领悟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他此生的使命。所以,钱学森时常向人们提起这样的话题。
回国以后的年代里,中央乐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