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和交融
(演讲稿)
沈致隆
我今天这个讲座的题目,似乎有点怪异。因为科学和艺术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科学重理性,具抽象性,艺术重感性,具形象性;科学依靠归纳与推理,严谨,艺术依靠灵感与想象,浪漫;科学以逻辑思维方法为主,求真,艺术以形象思维方法为主,求美。在科学和艺术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我将两者相提并论,有人不理解,我需要首先要说明理由。
一、科学与艺术话题的来源
科学与艺术并列话题的重要来源,是“钱学森之问”。2009年11月10日,钱学森去世仅10天,安徽省10位教授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封给教育部长的公开信,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的来龙去脉,全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要由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去钱学森家里看望他时说起。在总理向他汇报了航天方面的工作后,钱学森说:“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温总理听后频频点头回答:“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您也是一样。可能就是艺术方面的修养,使您的思想更开阔,而现在学理工的往往只钻研理工,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这不利于全面发展。”听见总理赞同自己的意见,钱学森就不客气了,一针见血,坦诚指出了中国教育的致命缺陷:“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钱学森”之问的来源!新中国成立64年了,至今没有一个人获得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2007年8月3日,当总理再次看望他的时候,钱学森提前两年自己回答了“钱学森之问”:“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答案很简单,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杰出人才。
1
f钱学森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音乐和绘画。吹着口琴一路长大的钱学森,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