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的做法还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践创业的学生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展开探讨。1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存在的误区(1)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2)把创业看成是学生个体的行为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
f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因素,一些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教育现状与社会当前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2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21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