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演讲实录:中国互联网公元第8年
今天看到很多老朋友,互联网在中国短短的八年时间实际经过很多代的转折,在座的从96年、97、98年等不同年份加入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代互联网人坐在一起,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发生在95年、96年、97年、98年的事情,中国最早发明电子邮件还是钱华林先生等等这些人,刚才主持人胡泳正是《数字化生存》英文版书的中文译者。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回顾和展望的时机,在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1994年是可以被认为是互联网元年。尽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军方发明互联网是为了防止地方被空袭之后通讯中断,一直到了1989年发明了超文本,应该说这是一种使大众共享互联网的方式。互联网最初的发展是掌握在搞核心计算的人的手里。1994年有一个年轻的24岁的软件工程师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发明了一个浏览软件,这个软件叫Mosaic,并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获得了一千万美元风投成立了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网景,它曾创造了巨大的神话,不仅是实验室、大学科研人员关注,更重要的是使得商业社会发现这样一个新的技术可以创造如此大的价值。那么为什么把这一年叫互联网元年?因为网景导致上互联网变得非常简单。人们使用网景的浏览器,可以不懂任何技术只要点击来浏览的窗口。美国发生的事情两三年以后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那就是1997年,中国互联网元年应该是1997年。公元前是1995、1996年。商业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司是瀛海威,它试图模仿美国在线的模式,美国在线也是一九八几年就出现的公司,是远远在人类互联网大革命到来之前的一个公司。瀛海威把互联网当成一个独立的孤岛,只是信息服务,用拨号下载一些信息。到1996年年底,我来描述一下爱特信搜狐的产生,那时候彻底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商业概念探讨最主流的事情。1996年、97年、98年这几年间有两个时代,一个是瀛海威时代,一个是搜狐时代。瀛海威是封闭的模式,爱特信成立不久我苦于没钱,飞回美国找尼葛洛庞帝还有爱特华罗伯特投资,一些投资人看到有尼葛洛庞帝的名字,有这样一个技术专家和未来具有前瞻性的思想家能够看中这个公司,我当时名不见经传就被他看中,这使得爱特信上了一个量级。尼葛洛庞帝先生在1992年、93年就投资《连线》杂志,应该说是数字化革命吹响号角的杂志,包括后来的《连线》杂志网络版也成为超越雅虎全球最大访问量的站点,而且连线杂志网络版领先发明了网络广告等等,使得互联网模式突然找到了一种在开放平台不收费情况下的创造收入的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