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式。对于整个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全人类未来数字化生存图景的描述,尼葛洛庞帝先生表现了极大的前瞻性。他当时在92、93、94年《连线》专栏登载的内容形成了《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现在大量的预言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尼葛洛庞帝先生的成就在很早说服了麻省理工学院,把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和软件工程师召集起来形成了媒体实验室,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创举。美国的互联网和中国的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尼葛洛庞帝先生刚好投资了爱特信搜狐,而搜狐爱特信当时扮演了划时代的角色,他于1997年2月20号访问了中国。当时高红冰、姜奇平、胡泳这些老朋友都是中国在商业互联网的第一代人,经历了激动人心的活动就是尼葛洛庞帝访华,尽管是很简单的事情,但那是政府第一次邀请海外著名的思想家和未来学者来访问。在1995、96年这是非常破天荒的事情。当时具有很大规模的瀛海威公司承办,导致这次访问论坛变得有四百多人参加,当时IT互联网领域的学者以及从业者全
f部参加了。那次的论坛应该说是整个中国互联网启蒙运动的开始,同时在商业模式上也是从封闭平台走向开放平台的转折点。当时爱特信只有四个人,瀛海威有四百人。那次会议之后的97年一年的时间,我们从四个人发展到十几个人,十几个人探索互联网模式到底是什么。刚开始先是建一个站点,现在这么多站点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时建立一个站点的概念都是一个很突破性的。因为以前是封闭的,现在需要站点,而且这个站点不是由我们去管理它的技术,而是由当时刚刚建成的CHINANET建成的,96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白天,搜狐爱特信把一万多块钱撺起来的服务器打了一个面的送到有保安的中国电信。我们把网络当成一个开放的人类新大陆,这个大陆上有很多内容提供商建立内容,把服务器托管。我们没有信息执照,只能是免费,开放平台从此开始了。我们还思考到底怎么来在网上放内容,刚开始放了很多内容,包括小说月报还有精品购物指南,谈一些报纸合作,我们自己准备雇佣一些记者或者写手来写一些原创内容。后来这样的想法被我们否定了。97年王建军加盟我们公司做兼职。北京有爱特信站点,南方可能有那样的在线,北京也有瑞得在线,我说你把这些东西整合一下不用我们自己找人写东西,成本也少。后来大家都去看那边了,不看我们这边的小说月报和精品购物。我们兄弟公司热联线CEO当时也访问中国,同时也拜访了杨致远和雅虎,当时对中国有想法,一直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做。因为对中国的政策不太了解,当时没有下定决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