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思,我做错了,反而是老师向我道歉,感到很不好意思。这件事就结束了。(让学生反思,受到感悟就是最好的教育。)这正是方教授说到的“德育工作本身最好的效果就是无痕,学生的思想工作从来都不是做通的,是想办法让他自己想通。”
方张松教授生动形象、幽默睿智的语言,加上一个个真实、生动、具体的案例,使得三个小时的会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这次讲座让在场的老师受益匪浅。
通常,我们在发现学生有所错误,一些比较严重的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在屡教不改以后,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也经常一些比较偏激的惩罚。听了方主任的讲座,突然有所感悟。我想: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全部都是为了孩子们,但是我们也应该想想,我们这么做了,这么严厉地批评了,是否真的有用,还是孩子只是表面上的认错,而内心却全是怨言,无心悔改呢?我认为,这真的需要作为老师的我们重新思考!而方主任提出的一个案例中的那位老师,而是能屈身向孩子道
f歉,孩子明显也知道自己错了。既没动粗,也没批评,而是从了解学生的原因去解决问题,不使矛盾激化。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啊!
其实无论哪一位学生,他都想学好,他们都想在表扬声中成长,而不是在老师成天指责和惩罚中过日子。这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所以我认为,教育应该从理解和赏识开始!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老师们这样抱怨“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抱怨,原因无非就是某某学生多次教育都不改正错误,某某学生成绩又没有考好等等,这个时候,大多数的老师都会把责任放在学生身上,且觉得理所当然。听了方老师的讲座,我不禁静下心来再次回顾这些现象,有了些新的想法
第一,我们在处理这些情况的时候是否运用了对象智慧呢?学生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力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我意识,有不同的性格心理特征,有不一样的家庭生活背景,而我们老师在教育这些个性的学生的时候,是否在以一种一尘不变的教育理念在进行呢?如果你不了解学生,那么你又怎么能找到一种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呢?更不用说,如方老师所说的,德育工作本身最好的效果就是无痕的,让被教育者自己想通的,只是一味的训诫和说教,效果真的是微乎其微的。第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角色智慧呢?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比如在探究学习的时候,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同学的角色;在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