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对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513事故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有时为了便于抢险救灾,需要改变事故现场某些物件的状态,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前提下,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作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作出书面纪录,妥善保护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发生死亡、重大伤亡事故的部门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发生重大火灾、化学爆炸及多人伤亡(含急性中毒)应同时立即报告消防、医疗救护部门。514事件上报规定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性事件,如设备事故、财产损失事故(事件或险肇事故)、相关方投诉、违章,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在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向安全管理员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理情况实行逐级上报。
发生事故的单位(或部门)应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经主管领导审查后,报送上级有关部门。515人身伤害事故、职业病事故、火灾报告规定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班组长、安全管理员、总经理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
f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主要负责人应在1小时之内将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上报县安全监督局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上报表格式详见RD1213表格。对于发生火灾事故时,按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进行现场处置的同时,按照消防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逐级上报当地消防支队。516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517对待事故报告必须严肃认真,填写时要内容仔细、字迹清楚,时间、地点、原因、部位、情节、损失等内容都要准确,防范措施落实,责任明确,按时上报,不得无误拖延、弄虚作假或隐瞒不报。如事故情节复杂,不能按期上报者,应事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