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
f天津中公教育httptjoffc
com
了解了这一道理,我们应该就清楚,为什么打破既得利益如此困难。向既得利益开刀,就是要使既得利益者已经“稳拿”在自己手中的利益部分让渡出来。此时,不仅仅因为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十分强势,还因为“厌恶损失”的作用下,既得利益者会拿出比当初赚取财富更大的努力,来阻挠自己手中的“既得利益”被重新分配。而普通的改革者,因为是想争取利益,其付出的努力程度,一般也就难以达到既得利益者阻挠再分配已有利益时努力的程度。正因此,要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篱,改革者必须意志更加坚定。特别是,本身又是被改革对象,本身的既得利益面临再分配时,非有壮士断腕决心和背水一战勇气,的确是不行的。也正是考虑到“损失厌恶”效应,在如何突破既得利益上,除了需要决心和勇气之外,经济学家们还有过这样的忠告:一是改革尽量从增量开始。因为增量改革,涉及到的是后续发展成果谁多得谁少得问题,而不是直接对已有财富的再分配,不是与“既得利益”硬碰硬,这样做可使得矛盾与阻力最小化。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就明确提出“从增量开始”,即在今后的分配格局中重点倾向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这是正确的。二是对既得利益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既得利益者因为保守既得利益而串谋在一起。正因为保守既得利益力量会很强大,所以,要利用其阶层中的裂痕来改变力量对比。三是赋予改革以“意义”和明确的前景。无意义的财产损失,以及不明朗的预期,会放大“损失厌恶”效应。因此,为了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挠,特别是要说服其主动让步,改革者要学会“讲故事”。让前者明白:当公平无法实现时,国家未来无法得到保证,既得利益者也将深受其害。因此,暂时让渡部分既得利益,既体现了一种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也是为了更长远的更大利益。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