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结果
21疗效38例患者共完成144个周期化疗,平均化疗周期38周期26周期。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CR0例、PR15例、SD13例、PD10例。总有效率RR395,疾病控制率为DCR737,TTP19~81月,中位TTP
35月。有效患者中,有淋巴结、皮肤转移者有效率最高636,显著高于内
脏转移者,但两者有效率仍无统计学差异P0073,P<005。
22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共6例,占158,应用GCSF治疗效果良好。其次为周围神经毒性和恶心呕吐反应。见表2。
3讨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较小,组织学分级高,细胞增殖比例较高,近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高,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易发生脊髓、脑膜、脑、肝和肺转移,生存时间短等特点。总的复发转移风险高达767%,一旦复发转
移,中位生存时间约10个月[35]。
紫杉醇类药物是治疗乳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且剂量和疗效呈正相关
[6]。因紫杉醇难溶于水,普通紫杉醇均需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混和液作为助溶剂,而聚氧乙烯蓖麻油在体内降解时释放组胺导致过敏反应,亦可
f引起神经细胞内颗粒释放及脱髓鞘改变而加重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性,从而造成紫杉醇的使用剂量受到限制。有研究发现,聚氧乙烯蓖麻油在血液循环中形成的小微粒和血液中的药物成分结合,阻止药物分布到组织中,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7]。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以人血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的新型紫杉醇白蛋白冻干剂,没有与有机溶剂有关的不良反应,提高了使用紫杉醇化疗时的安全性及量效关系。同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细胞膜上的白蛋白受体gp60及细胞膜窖蛋白caveolae,以及肿瘤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性蛋白SPARC的作用,促进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增加化疗疗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靶向杀伤作用提供了可能[8]。
洪熠等[9]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
试验组白蛋白紫杉醇总有效率达4865,对照组普通紫杉醇总有效率为
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紫杉醇疗效优于普通紫杉醇。两组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尽管白蛋白紫杉醇在用药前不给予抗过敏处理,但用药过程并未发现明显过敏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研究分析38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既往已使用过紫杉类药物,距离本次治疗时间大于1年。再次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化疗,近期总有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