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李俊芝来源:《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1年第05期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
一、运用谜语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教材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事物直观、给人印象深刻。现行教材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学习应用题时,事先用白纸和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三、实践操作,激发兴趣
通过多种感官,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求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