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车的销售局面开始打开。全年全国销售达3万辆,实现了盈亏持平。
f而另一方面,李书福也为取得目录不间断地奔走。李书福曾到国家各部门游说,据说当某国家部门的官员告诉李书福,民营企业干汽车无异于自杀时,李书福诚恳地回答:那就请给我一次跳楼的机会吧。最后,由于表现太执著,李书福得了李疯子的诨名。
正规军做派
2001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前的10天,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6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车榜上有名。于是,李书福成为中国民营轿车第一人。而此时,李书福已经建成了临海、宁波、上海浦东三个汽车生产基地。完成了基本战略架构。在这一批被核准的企业中,另一家安徽奇瑞后来也成为了市场上的低价杀手。
进入了正规军的李书福开始考虑如何在业内发展。研发和自主生产成为主线。也就是在这一年,吉利开始扩张。2002年年初,吉利汽车开始实现盈利。全年销售汽车4万多辆。2003年,李书福又投资49亿在台州建成一个新的汽车生产基地。
同时,和众多江浙企业一样,李书福的企业本来是家族企业。李书福开始着手进行家族制改造,李书福的三个兄弟完全退出决策层,由职业经理人徐刚、柏杨进入吉利集团出任CEO。2003年2月,吉利挖来了原上海大众总经理南阳担任集团副总裁,李书福很自豪能挖到这样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人才。2003年9月,李书福又找到南京菲亚特总工潘燕龙来到吉利担任汽车研究院的院长,吉利的员工透露,吉利已经聚揽了超过1000名业内精英。
人才储备成为吉利集团第二次创业的最关键砝码。外界评价说,李书福、徐刚、南阳,三位一体的吉利新高管格局已经形成。而李书福给予了专业人士足够的信任。在吉利目前的产品决策委员会中,除了李书福外便是徐刚、潘燕龙、南阳3个,采购决策委员会同样如此。这些人才来到吉利之后,开始给吉利补课。潘燕龙用了一年多时间完善基础工作,将产品开发程序化,吉利开始在电脑上实现网络化车身设计。这样,吉利从一个产品图纸都不全的企业,变为了一套有序的技术管理体系。
而此时,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合资企业主要依靠引进车型,普遍缺乏研发能力。反而是诸如吉利、奇瑞这样的草根企业,被逼出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和能力。
2002年开始,吉利陆续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联姻与韩国大宇国际、塔金属集团正式签订全面技术合作协议。
也就在2003年,民营企业开始大规模介入汽车领域,陆续有电池大王王传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