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投资。于是本来头在国内的资金受此政策的引到,纷纷流向国外。金融业是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渠道,国家此举正是为了增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和与国外环境的融合力,为以后进行更加广泛的国际间合作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此时美国正值通货膨胀时期,美联储开始执行加息政策,以平抑国内物价,这很自然的吸引了外资流入。于是,本来投在中国的外资,和中国本土的资本,受高利率的吸引,纷纷进入美国市场。三、错误与遗漏账户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目始终在借方,02年首次出现在贷方,随后持续扩大。02年之前的长期借方,单纯的统计原因已经不足以解释项目的变化。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资本外逃的问题。2002年之前,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且经济发展尽头不强,处于发展经济的初级阶段,因此给资本外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好条件,利益的驱动使之绕开国内的监管,以各种形式流到海外,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这些都没有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2002年之后,中国对资本的管制更加严格,制定了一系列的管制制度,使之通过非法途
f径流入国外的阻碍增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流出。同时,中国经济亦发展迅速,GDP增长率年创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强,在这些因素作用之下,不仅本国资本更加愿意留在国内,而且外国资本亦趋向于流入国内。
二、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美国国际收支结构具有“逆差顺差”的特点。逆差是指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且经常项目逆差主要源于商品贸易项的长期逆差服务贸易项和投资收益项总体表现为顺差;顺差是指资本项目长期呈现顺差状态。美国对外净融资总体呈现扩大之势,基本填补了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并且,自2002年来,美国不仅要为经常项目赤字融资,还要靠债务为其对外直接投资融资。(一)美国长期保持“经常帐户逆差,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从1976年开始,美国开始持续的贸易逆差,2006年是美国贸易逆差的第31年。从1982年开始,美国经常项目开始持续逆差(除了1991年美国经常项目略有盈余外),到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已经保持24年的持续逆差。1994年开始,经常项目差额稳定增加,从绝对额看,从1994年到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由1216亿美元上升到8115亿美元,13年增长567倍,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4;从相对额看,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也逐步提高,1994年仅为172,2006年达到615。与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相对应的是,美国资本和金融项目持续顺差。从1994年到2006年,美国资本和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