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上课前,我们跟着诗歌的脚步,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读《钱塘湖春行》,《浣溪沙》,(课前)铃响,然后直入课题,板书题目投影《木兰诗》,播放录音。朗诵得好不好?木兰诗、木兰诗,当然也是诗歌,那么,这首诗与前面读的两
首诗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呢?小结:《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属于乐府诗。乐府是汉朝的音乐
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我们上学期也接触过乐府诗,还记得吗?《观沧海》(导入时间要继续缩短,可以单刀直入)
5分钟二、朗读指导
1、刚才在听朗诵的过程中,有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下: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2、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木兰诗》。可以让学生模仿示范录音来朗读)3、指读,(让4位学生分段读)发现字音停顿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读,发现问题)(点评过程中,要选择读破句的地方入手,所以最好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读,读出问题来。)(停顿指导要到位)4、三读,带着感情去读。10分钟三、自主理解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发现《木兰诗》作为一首民歌,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诗句内容也不难理解。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注释,对《木兰诗》进行翻译理解,并且圈出你在理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预设:存在难以理解的句子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存在对人称的理解,如第六段中人称为什么不断变化;句子翻译,“送儿还故乡”的翻译;比如“十”和“十二”怎么理解。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可以带领学生理解互文。怎么理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着窗户整理头发,而不是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对着镜子整理不是更好吗?小结:古诗文中,为了使语言简洁,常常在叙述的时候,上文中省去下文中出现的词语,下文中省去上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这样的诗句,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明白意思,这样的上下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修辞上叫“互文”。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找找文中还有哪些诗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一环节需要给学生时间,或者索性提前让学生完成,这样能够节约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有目的性的走动,尤其要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什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