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歌剧发展历程
作者:易北平来源:《艺海》2009年第01期
一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7世纪的巴洛克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惊心动魄、最为活跃的时期,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社会制度由封建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思想文化从文艺复兴向启蒙主义运动过渡。17、18世纪的意大利,政治上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经济霸权开始衰落,但仍然依靠过去积累的财富维持着表面的繁荣。罗马教廷经过16世纪宗教改革的打击,权威势力一落千丈;教会的内部日益趋向世俗化;教会中的开明分子在世界观上倾向于人文主义,积极支持艺术工作,一些音乐家本人身就是神职人员。音乐逐步脱离了宗教的束缚,独立性的世俗音乐得到快速发展。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充满了蓬勃的生机,涌现出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文主义艺术理想发展的要求,一种将古希腊的戏剧表现手法和世俗音乐融合的新的声乐体裁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了,而《达芙尼》正是其诞生的标志。此后,威尼斯歌剧乐派的蒙特威尔第把意大利牧歌和经文歌的创作经验,运用于歌剧之中,将歌剧的启蒙时代推向了第一个高峰期。1607年,《奥菲欧》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诞生了。
巴罗克晚期,人们在思想上已没有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极端的个性的放纵,开始以一种比较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个人幸福。最重要的代表是A斯卡拉蒂。他创作了115部歌剧,多以历史传奇和风俗化的内容为题材,形成正歌剧。
18世纪的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百科全书派”经历了一场广泛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在它的影响下,音乐更趋向于通俗化、世俗化,喜歌剧就此诞生。这种轻松诙谐的新的歌剧体裁形式,正是对启蒙运动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想的回应。意大利的佩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
19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欧洲革命和封建复辟,政治形势也不断变化,世纪初的艺术领域里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意识,浪漫主义创新精神的深入人心。艺术家狂热的追求自由和解放、标新立异,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迎来了意大利歌剧的再次繁荣。罗西尼、多尼采蒂和贝利尼是19世纪初期意大利产生的三位歌剧大师。罗西尼创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贝利尼的《梦游女》等作品旋律流畅美丽,音乐中有许多炫技等个性部分,迎合了当时意大利人的天性和趣味。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9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掀起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同时推进了音乐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