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而且也是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和精神。3.在生活交往领域中找寻探究内容。我们的生活教育,首先要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观察、交流调查、访问等多种体现主体精神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例如:可以开展一项叫做“磁卡”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收集各种磁卡,交换着看;自己到有关部门去收集有关磁卡的资料,深入了解磁卡;每个同学还可以将收集来的磁卡复印件汇集起来编成《磁卡集锦》册。
可编辑修改
f。
4.在学科教育领域中找寻探究内容。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开设“菜单式课题”,让学生去研究小女孩这一悲剧人物产生的社会根源;也可以去比较研究安徒生家庭背景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状况的相似性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理解教材的渠道,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内涵的领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播一粒金种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拥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些内容还不能转变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活动主题。一些活动虽然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这时教师就要与学生交流,引导他们修改课题或重新选题。一个富有创意的选题无不凝聚着学生的体验和教师的智慧。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继而确立活动的主题:1.利用问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确立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填写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整理思路,确立活动主题。如一些学生在问卷中写到对学校的梧桐树感兴趣,想了解最初是谁种下的,在一百多年的校史中哪些名人曾与它合影。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学校的梧桐”为主题展开探究。2社会调查。体验生活、了解社会是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手段。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清楚或认为不好的社会现象及问题,从这些现象或问题中可以引发出活动主题。如,一些学生发现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