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插上隐形的翅膀
【内容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是注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如何多渠道地开发活动内容,确立可行的活动主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何有效调整活动方案,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结束时如何个性化地展示活动成果,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探究合作教师督导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加强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这种崭新的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我们的目标并不在于给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是注重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一、寻一片芳草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1.在自然探索领域中找寻探究内容。自然界本身就是一本神秘又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孩子走出课堂,更多地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开展活动,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理想素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例如让学生研究“动物与环境”这一问题,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然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置在干、湿两堆不同的泥土中间,通过观察蚯蚓爬动的方向,以及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分析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在大自然中,学生可以分清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认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提出许多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无穷的科学知识。2.在社会活动领域中找寻探究内容。语文课程很多内容反映的都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身就来源于社会。因此,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例如开展“家乡采风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在课堂内展开讨论,然后从家乡的道路、市容、生活水平、文明素质、环境等方面分小组进行研究,最后集中反馈调查结果。不仅使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和有待于解决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