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这从政策层面放开了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限制;紧接着,2007年8月3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文,《关于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问题的意见》对在校已婚大学生生育问题进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婚育的合法性地位。2011年,教育部相继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与此同时,我国新《婚姻法》第六条也明确“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只要符合年龄和其他的结婚条件,适龄群体结婚即受到法律保护。一连串的政策、规定的出台,把高校大学生婚恋这一热议的话题再次推向前台,引起了教育界、学术界、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高校大学生结婚、生育的合法性已然有规,那么恋爱的合理性及合情性问题又如何解读?如果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与合情性不是问题,那大学的职能又如何定位?如果大学的职能定位需动态调整的话,那与之而来的高校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又如何推进?一系列现实疑问亟待寻找答案。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对结婚的认知或行动都有了事实性的法律支撑。在高校大学生婚恋教育管理等相应法律制度或规定时,出现了维权的呐喊与法律及管理制度的碰撞。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既实现学校管理规定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吻合,又破解大学生的婚恋教育管理和法律碰撞这一难题是当前最需直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是最贴近于我们生活的,加强对大学生婚恋法律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相关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的建构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一、大学婚恋的法律研究时代背景
多项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观念及行为日趋开放,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婚恋教育与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恋爱观念越来越开放。2013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一项关于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显示,45的男生和51的女生已经或即将坠入爱河。2012年12月,国家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和世纪佳缘网站联合发布的《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男女在性观念上边的越来越开放,84的男性和73的女性都表示有过性经历,“处女”和“处男”情结已不再是感情的主要障碍。另据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赞成“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这进一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性观念逐渐放开。
1
大学生越轨行为增加,并发问题增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