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据部门的设定进行编号管理,识别出的风险点按部门编号顺序依次排序,如0101、0102、0103等:
制麦车间酿造部包装部工程部生产部人力行政部品管部财务部安环部其他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根据事故发生发展中作用分类,危险源共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两类危险源都包括在辨识范围内。611第一类危险源,指在生产现场,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以及载有有害物质的载体。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置。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或场所。有害物质和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置、场所。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置或场所。危险物质。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或场所。人体一旦与其接触,将导致能量向人体意外释放的物体。612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的措施失控、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缺陷4个方面因素。62风险点识别程序
7
f621企业内各单位、部门、班组(工段)负责人为本单位、部门、班组(工段)风险点辨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责任区域内所有涉及风险识别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并设定专人(一般为安全员)负责本部门风险辨识与评价工作。622以班组为单位,对工作区域和所辖区域内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辨识并进行分类可参考附件A风险点分类标准。认真填写《危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表》(附件B)列出风险点清单,并且参照LEC法据实填写风险评价数据,将风险辨识结果提交上一级。以此类推。623各单位、部门组织对下一级辨识结果进行复核,对风险点进行核对,对风险评价基础数据进行审核,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说明。最终由各部门整理成电子版报企业安全环保部。同时,以《危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表》(附件B)为基础,对本单位风险点进行分类汇总(填写附件C《危害因素风险识别清单公告警示一揽表》和附件D《风险点分布统计一览表A》)。624企业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各部门提报的《危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表》附件B)中风险评价分级结果以及安全管控措施进行复审,并以各主体责任部门报送电子版本数据为基础,对企业所有风险点进行分类汇总,填写附件C《危害因素风险识别清单公告警示一揽表》和附件D《风险点分布统计一览表B》,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审议。63风险点识别的方法631可以采取但不局限以下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