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三产业中具有较高报酬的工作岗位,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
3.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体现了政府财政支出中农业支出的比重,该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农业的扶植力度。如果政府的财政投入有相当部分资金投入到农业中,将会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有利的。但是,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从1991年到2006年,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因此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
4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城镇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本文使用非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社会劳动生产率之比来表示。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逐年递增的,这说明城镇与农村的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如何消除这一差距对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将是有益的。
5产业比。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产业比从1991年的1207642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7930918。其产业比的上升同样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6人均GDP。通常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人均GDP的高低相关,从本文的计算结果看,人均GDP对于北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是很大。
五、结论与建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上面通过对灰色关联模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次序。从模型结果看,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水平、就业结构、政府财政支农的比率对北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其关联度分别达到了092、091、086;城乡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比、人均GDP对其影响不是很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80、075、065。
1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加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从而降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中相对富裕的家庭流动到城市定居,又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政策的制订者一定要考虑这两方面的情况,保证所制订的政策有利于消除城乡收入差距。
2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从而增加农村收入,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3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