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研究发展演变和展望摘要:纵观人类对智力研究的漫长历史,从早期的哲学思考到如今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人们对智力的内涵、结构、发展机制、测量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回顾自古希腊的先哲们到近代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的理解,分析现代智力研究的发展和演变。对智力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可以看出智力研究的新取向是:智力的内涵从一元单维向多元系统发展;智力研究更加重视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的影响和在社会生活中的科学运用。关键词:智力;智力理论;心理学智力究竟是什么?智力的本质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智力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的?我们如何测量智力及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始终困惑着智力研究者,一代代心理学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理论,心理学界对智力的研究一度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从心理学还在哲学母亲的孕育中以来,在千年的研究探索中,智力的本质始终没有定论,人们就智力究竟是什么的争论,使对智力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领域。一、西方对智力是什么的历史探讨智力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连同我是谁、生命从何而来一道成为哲人们的永恒话题。对智力的讨论至少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认为学习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能力强能够举一反三的人是聪明人,而学习能力差且容易遗忘的人则是愚笨的人。柏拉图认为在智力方面,人们是生而平等的,而个体智力的差别是后天形成的,
f即主要由于教育和榜样作用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则主张社会不同阶层的区别是智力个体差异的原因,上帝赋予人的天赋是并不均等。而且在个体成长中智力天赋是固定不变的,将生育限定在那些处于社会阶层高的人,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力水平。亚里士多德根据反应的“敏捷”和“迅速”来判断智力,聪明的人体现在他对事物现象及其原因的快速反应和理解上。17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区分了自然性智慧和获得性智慧,前者是个体从实践和经验中获得的,后者则是通过文化和他人传授获得。著名哲学家洛克重视智力与反应速度间的关系,认为能够快速记忆和学习的人比较聪明,且区分不同事物的能力也比较高。18世纪哲学家康德认为,智力是一种高级认知能力,智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19世纪被推崇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詹姆斯则区分了人与动物在智力方面的差别,即人类能发现不同观念间的相似性。詹姆斯还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智力,即分析智力和直觉智力。纵观西方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