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学反思
我教学的这十几年年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很多学生进行了快乐学习及提升,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将自己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知心好朋友。
(2)做学生思维的引导者授之以渔。
(3)“师道尊严”在我这里不再合适,我以宽容亲切的形象证明,有爱心和耐心才是和孩子最好的交流方式。
(4)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责任感并在生活和做人方面,给孩子积极地引导和影响。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学会查缺补漏,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教授知识,使他们在自己的薄弱环节能够修复。不要拘泥于课本的条条公式,要举一反三,反复练习某一类型题目,使他们过目之后不再忘。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用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
f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