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资助问题策划书
1如何解决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高等学校贫困资助比例与额度的不断增大,各高校在各种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后的监督、精神资助等方面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国家发放奖助学金的时后监督机制不完善,评定基础不清,评定方法不科学没有考虑资助对困难程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存在。调研显示,目前很多高校的助学管理者,对经济资助、学生评价和资助引导意义这三者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从一些政策上即可见到一斑,例如有高校的资助政策中规定凡挂课者,不得申请校内生活贷款和助困奖学金凡受处分的学生,不得享受资助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已经变相的将资助和奖励混为一谈,将资助仅当作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特权。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贫困生评定从评定决策者的角度,有三种主要类型辅导员主导型、班委推荐型和班会讨论型。辅导员主导型容易出现光环效应和陷入能力陷阱。班委推荐型是比较合适的,但也会受少数人意志控制,公正性不能保障。班会讨论型容易出现乐队效应,会被少数“声音大的”影响,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在贫困生认定方面,其标准无法具体量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界定贫困与不贫困以及贫困的的等级。还有就是家庭贫困相关材料证明的可信度与真假性,其通常的做法就是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到家庭所在地政府填写意见,最后到民政部门盖章。但是由于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很多,工作人员无法一一考察和核实,导致有些伪贫困的学生获取渔利,而正真贫困的学生却并没有接受资助。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