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中国古代被统治可以看成是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之间存在着互动和张力。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必须从被统治阶级哪里得到物质保障(税收)、政治支持(政治合法性和统治有效性认可)、思想文化保证(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社会理想)。另一方面被统治阶级也需要从统治阶级哪里得到政治秩序投入(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维护投入(保障社会经济文化的良性开展)。如是这两大系统之间互为满足则就会使得其自身处于一种良性的互动。而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就是统治阶级尽量不扰农时、不过度兵役和战伐、不滥杀百姓等,再加上古代封建社会历来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作用。这恰好让广大农民更好地从事农业生产,这样就保证农业的生产和粮食的来源,促进经济的繁荣。农业的丰收就意味着统治阶级的税收有了保障、统治的有效性和政治的合法性也同样得到了认可,于是就保证了统治阶级稳定和运作,也使得统治阶级更好地对社会进行管理维护自然经济。农业的丰收对于农民来说,它不仅可以交了税、也有了生活的保障,于是乎被统治阶级也可以安身立命繁育后代。不仅仅这样,统治阶级还可以在君权神授和皇权至上的思想下以所谓的代天意来
f统治民间、皇帝恩惠百姓、皇帝以民为本顺民意厚民生的说法和意识形态来教化百姓,这时民本思想也可以是作为一种为政治统治服务的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甚至也可以是一种社会价值观或者说是社会理想。这样也就发挥了民本思想的思想文化保证。综上所述,两大系统(统治系统和被统治系统)、三大要素(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就在民本思想的作为纽带和润滑剂的作用下维持着稳定和良性的运转。三、对民本思想的评判与现代要求民本思想在古代为限制统治阶级维护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作为一种思想特别是政治思想来说其的影响是巨大,它不仅反映了民众的重要性和民生的要求,也为后来的反君主专制做出了积极地作用。作为一种抽象思想来说,其是前进的科学的合理的,但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在的社会中的思想和政策来说,其不免带有封建社会的维护地主阶级的色彩。否则按照纯粹的民本思想来说,那么我们就很难以理解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历来就是经济的主体,这样的经济基础是无法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模式的,同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行政的官僚制度等也限制了民本思想的作用。不仅仅这样,民本思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