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事故情况下不需要厂外电力,7天内可不需要人员干预;浮动核电站还用了半潜式深吃水设计,充分利用海水作为最终热阱并提供天然的辐射屏蔽,可有效避免由于冷源损失造成类似福岛事故的严重后果。俄罗斯人最早进行了海上民用浮动核电站的设计制造,为了防止出现核泄漏等事故,俄罗斯“罗蒙诺索夫号”在设计时就较多的考虑了安全因素。“罗蒙诺索夫号”的最核心部件KLT40核反应堆,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核动力破冰船。核动力破冰船在俄罗斯已长期使用,
f并通过了50年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海上浮动核电站的设计还采用了极高的安全标准,除核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够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外,核反应装置也符合所有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要求,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号”排水量为215万吨,装配有两个KLT40型核反应堆,能提供70兆瓦的电力以及300兆瓦的热力供应,保障一个人口达20万的城市电力及热水供应。俄罗斯还正在规划建设一批浮动式核电站,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美国则是最早提出海上浮动核电站设想的国家。197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在核电厂选址时遭遇难题,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设想了一种放置在大型驳船上,可由拖船拖曳的“离岸”核电厂方案,这种浮动式核电站可以起航沿着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漂浮,且可以很方便地向沿岸城镇输送电力。但由于政府批准的延迟、投资减少等原因,这个方案最终遭致扼杀。这个事例说明美国人的思想也并非总是超前的,唯美国马首是瞻跟着美国人后面走就有错的习惯思维应当改改了。美国为了维持全球霸权全力发展核动力航母,现在核动力航母虽然成功了,但实体经济的霸权地位却衰落了,美国是成也经济败也经济的,但现在却要靠军事维持全球霸权,所以历史最终将证明,美国全力发展核动力航母是一个错误。这对今天中国的核动力超级航母热来说,也是一个前车之鉴。军用与民用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不能因军用而伤害民用的发展,这在国内外都是有过大量教训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由弱转强,更是因为
f经济的推动而非军事的扩张,这个简单的因果关系是不应该忘记的。最近网上有两大核电央企战略重组助力行业做大做强的新闻,并称重组方案目前尚未确定。但从方案来看,着重点只是发挥协同效应,打通上下游资源,并未涉及浮动核电站所需的造船与核电的跨行业重组,所以在方案尚未确定之前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