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核电重组与中国新能源出口战略刚看到一则比亚迪在巴西成功打开纯电动大巴车市场的电视新闻,结合美国中国加大无人驾驶纯电动车科技攻关的报导,以及中国高铁的开发成功,都在预示着一个替代燃油动力的电力驱动时代正在扑面而来。随着用电设备的成倍长,电力的需求也会迅速提升,全球电力供给的不均与短缺也随之加剧,而弥补电力缺口的简易技术手段如火力,水力发电正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日益严厉的限制,核电的安全性也成为许多国家民众反对核电的主要理由,燃油成本较高且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虽然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但与巨大的需求增长相比短缺的差距仍在加大,虽然全球的需求长正在放缓,但电力需求却是在增加的。仅以核电为例,虽然反对的声音不断,但各国核电的投资并没有减少。去年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有41个,“一带一路”周边还有11个国家正在发展核电。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中国发展核电的时间虽然不长,进步却不小,现在中国核电与“高铁”一样正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两张代表性“名片”。尤其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作为中国核电技术的领军者中核集团更是攻坚克难,不断在国际市场发力,推动中国核电技术稳步突进国际市场。同时,中国正在研发海上浮动核电站。一种小型的、可移
f动式的核电站将陆上核电站的缩小版安装在船舶上,既可为偏远岛屿供应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为远洋作业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平台提供电力、热力和淡水资源,有用电需求时将电站拉过来,不需要便可用船将电站拉走。从上面的设计目的来看,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还有考虑核电出口这盘大棋。许多国家发展核电的主要阻力就在于核电的安全性,只要解决好这一安全性难题核电的前景还是值得乐观的。而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恰好是安全性,浮动核电站处于远离陆地的海上,不易受地震和海啸影响,即便发生地震,震源的地震波也不会被海水传递。而且海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个应急的散热器,在极端事故情况下,浮动堆可将海水引入船体内,阻止堆芯熔化进程,保证反应堆安全。并可随时彻底的隔断污染源,减少对核污染源扩散的长期担忧,日本福岛核事故,主要是地震后海啸引起全厂断电,机组冷却系统失效而导致的严重事故。所以现代新型反应堆都要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