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在午后》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②显而易见,海明威主张的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冰山原则”在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叙事技巧、和象征手法三个方面。
一、语言、结构简练直白却富有深蕴
(一)平实的语言带深厚意蕴
《老人与海》中人物少得不能再少,除了一个孩子,就是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主要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的搏斗,既单纯又集中。《老人与海》开篇就写到:“他是一个独自驾着渔船在墨西哥湾暖流上捕鱼的老人,他到那儿接连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③语言简洁朴实,一笔就触及主人公这个失败的英雄,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了最复杂的意义:老渔夫的孤独,他的窘迫境遇,却仍然有着坚强的意志。海明威曾经对这篇小说进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在谈创作《老人与海》时曾说:“《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巨著,可以将渔村的每一个人都写进去,把他们如何谋生、出生、受教育和养育儿女过程全部写进去。”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凡是那个渔村听来的故事我都避而不谈”正是这些见闻构成了冰山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他砍伐了所有的冗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使文章不落俗套。全文只是通过老人和孩子两个人物将海明威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表现出来。主人公性格单一鲜明,那是一
①海明威:《死在午后》,金绍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4页②海明威:《死在午后》,金绍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27页
③海明威:《老人与海》,肖舒芸(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页
III
f种无论在怎么样地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奋勇抗争的人物。小说的语言简短、准确而生动,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少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华丽的词藻。例如:“鲨鱼的袭击并非意外。大鱼的血液犹如黑色暗沉的云团往水里沉,扩散开了一英里深,它就是嗅到了这股气味才直冲过来的。它速度极快,不顾一切地往水里冲,划破了海面的平静,暴露在阳光下。”①这一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迅速,情势的紧迫却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小说中,海明威把事件描写的相当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