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海明威18991961,全名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在创作初期,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春潮》《没有女人的男人》等作品;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成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中最好的作品;1940年,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并获得1953年的普利策奖和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在40年代,他还曾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和经历创作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法兰西斯玛贝康短暂的幸福》等。主要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老人与海》是根据古巴一个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老渔民的事情写成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1930年,海明威乘船在暴风雨中遇险,被富恩特斯搭救。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到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鱼,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到岸上时只剩下一副骨架。最开始海明威只是将这件事写成一篇通讯报道《在蓝色的海洋上》。但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在1950年圣诞后,海明威用了八周的时间将它写成“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同年4月,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的友人们传阅,获得了一致赞美。二、情节与结构《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古巴渔夫圣地亚哥老人一连84天都没有捕到鱼,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倒了血霉”。原来陪伴着老人的一个小男孩曼诺林也被父母逼迫着离开了他。于是老人只身一人在第85天继续出海捕鱼。这次他终于时来运转,一条大鱼上了钩。但是这条鱼实在是太大了,经过三天三夜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老人才把这条重1500多磅的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制服。但是就在老人带着战利品返航的途中,遭到了鲨鱼的围攻,老人奋力战斗、抵死相搏,然而寡不敌众,老人没能保住大马林鱼。最后老人用船拖着一副巨大的鱼骨上岸,回到家倒头就睡去了。孩子曼诺林为他伤心地哭泣,决定再也不离开老人,他守在老人身旁,而老人此刻正梦见狮子。从这部中篇小说的谋篇布局我们能够看出,海明威在整部作品的结构安排上仍然奉行着自己简约凝练的风格。《老人与海》情节简单,故事集中:时间是三天三夜,地点是大海,人物是老人和孩子,情节是捕鱼。没有枝枝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