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更新研究
0前言通识教育是一种非专业性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心性,实现文化的熏陶。多年来,我国通识教育一直未成体系,往往成为了各种专业概论课程的“拼盘”。对于高等教育来说,缺乏专业学术水平不可,但缺乏人文关怀及普遍价值更加不可,艺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本文以公共艺术专业为切入点,探讨了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更新的问题。1公共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将针对专业教学的艺术设计课程转变为通识课程从而为公共艺术教育服务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艺术设计课程与通识课程本身就分属不同的领域,二者面向的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其课程价值取向也有着一定的区别。1因此,要想实现通识课程教学的建设,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
艺术设计学科有着门类众多的特点,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及环境设计等都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
f选择哪个专业来开设艺术设计通识课程值得思考。一方面,艺术设计通识课程是为公共艺术教育服务的,因此其必须具备高度的综合性,只有这样,在面对不同专业背景及不同艺术知识基础水平的学生时,才能够取得更加优良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识课程需要融合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并与现代社会生活接轨,能够与当代大学生产生共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目光聚焦到公共艺术这一新兴专业,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看似接近,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公共艺术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欧美,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空间艺术论证和创作,其在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生活量等方面意义重大。公共艺术概念流入我国之后,不仅众多理论学者展开研究,同时一些美术及设计相关的专业院校也积极开设公共艺术专业,以此来培养公共空间创作及设计领域的人才。如今,公共艺术专业成为了艺术学门类下九大专业之一,并进入了《本科专业目录》中。
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科交叉性更强,其中大地艺术涵盖了环境设计中的绿植运用及环境调研等知识,街道3D画中也应用了视觉传达形式,城市家具中则包含与产品设计密不可分的公共设施设计知识,现代公共
f艺术中涉及物联网、广电及机械等新兴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此外,公共艺术专业还兼具文学属性和美术属性这使得公共艺术专业对其他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有着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