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互联网危化品物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作者: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汉卿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救灾应急处置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强有力力量,全力抢险救援。事故在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为国内危化品物流业敲响了警钟。我国亟需构建危化品物流风险预警体系,通过“互联网”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危化品运输工具的实时定位、危化品仓储的实时管理、危化品物流风险的实时评估、远程联网查询及监控。一、危化品物流风险预警亟需“互联网”(一)存在问题我国危化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一是危化品运输工具管理乱象丛生。目前,我国有危化品运输企业1万家左右,道路运输车辆超过30万辆。很多企业不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单个危化品运输车辆“挂靠”多个物流公司,一辆车即一家物流公司的现象普遍存在。普通物流公司和快递公司违规运输小包装、小剂量的危化品导致运输人员死伤的事故近年频发。二是危化品仓储管理专业知识欠缺。根据我国《危化品储存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必须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小于100平方米,垛与垛间距大于1米,垛与墙间距大于05米,垛与梁、柱间距大于03米,主要信道的宽度大于2米。”但是企业实际执行的情况不容乐观。部分企业为了片面提高仓库利用效率,将危化品与日常百货放在一起储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国《危
f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然而我国很多危化品仓库布局选址不满足此条件,导致类似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化工市场“121”火灾事故屡有发生。三是缺乏动态风险评估体系。我国危化品物流风险防范还多以特大事故后的安全检查为主,很多企业为了应付安全检查,将危化品物流风险防控工作流于形式。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前一周,政府主管部门还专门前往事发地针对危化品领域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工作。无论从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的角度,都缺乏对危化品物流进行实时跟踪的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四是危化品信息存在“孤岛”。我国危化品物流存在“四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跨政府主管部门、跨区域、跨运输方式、跨企业的信息共享问题。危化品物流的各项业务分属公安、商务、交通、环境、消防、卫生、海关等多个政府部门管理,跨政府主管部门的信息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