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重点课题。文章以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142个专业为例揭示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八大基本特征。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基本特征作者简介徐挺1949男浙江宁波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顾问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裴亚萍1960女内蒙古包头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浙江宁波315800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了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至2009年均通过了示范验收。“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高职教育以示范为引领带动了全国一千二百余所高职院校持续、和谐发展。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释义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始见于1994年。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①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教育目的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过程、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定型化实践
f模式。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内涵模式目的性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集中体现。主体多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确立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规格应当强调主体的多元化即坚持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涵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三个层级的内容。第一层级是培养目标定位体系主要包括培养方向即所培养人才的类型归属基本要求即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服务面向表明对现代化建设的适应性。第二层级是培养过程运行体系主要指培养思路、培养方式、培养途径等。第三层级是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学基本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学风建设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实践验证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模式才有生命力。二、28所示范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举隅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42个专业从培养目标角度、培养途径、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全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