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②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而又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在多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网络时代下,无疑对大学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的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先进文化、强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挑战。(二)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化网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库,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网络信息因传播的便捷性和打破了地域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庞大的信息资源良莠交织,鱼龙混杂,呈现出多元性和泛滥性,各种垃圾信息,例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秽、暴力反动等严重影响和毒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终于熬时期。网络的虚幻性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不少大学生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
①②
明安香、宁新等,《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江泽民:《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2页。》4
f拔,而网络中不少是以色情、战争、暴力为主要内容的,这给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和约束力,面对网络中各种有害信息就无法真正的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远离网络信息垃圾的毒害,是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面临的困境。(四)网络道德责任感的弱化
互联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理想世界。埃瑟戴森也曾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者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它是虚弱的宣传工具,但却是一个施展阴谋的好地方”①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弱化。网络提供了时间上无限制,空间上无边界,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言论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网络的随意性和隐匿性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大学生有失道德责任感的行为。这种社会道德责任感的降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难以通过教育对学生的行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