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八章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三课时)课时
万州区外国语学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本区的自然灾害和存在的问题。(2)针对长江流域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引发的环境问题认识到必须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一系列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3)提出合理化的方案和措施。施2、能力目标(1)通过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破坏、洪涝灾害等图片、资料的分析,初步培养认识本区自然灾害和存在的环境问题的能力。(2)初步分析认识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的进步的关系,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3)讨论分析治理和保护环境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资料和图片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人地关系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1、环境观的培养、2、环境问题表现3、治理环境的措施教学难点1.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3.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酸雨污染的严重原因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讨论法、联想法、谭地平
1
f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
2
f3
f4
f5
f教师:这些图片都是在长江沿江地带所拍摄到得,它们反映了哪些地理现象?学生:洪涝、滥砍滥伐、水土流失、水污染、酸雨板书: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教师:长江沿江地带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沿江地带也引发了这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板书:1、生态环境问题(1)水土流失(2)严重的洪涝灾害(3)河水污染(4)酸雨及大气污染教师:今天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要了解沿江地带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什么危害、我们如何来解决,其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活动一:分组讨论第一组:长江上游地区大规模毁林开荒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其对策;并完成P85《活动》第一题。第二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直接损失、环境危害及其对策;并完成P86《活动》第二题。第三组:长江干流地区水污染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其对策,并完成P86《活动》第三题。第四组: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环境危害及其对策。(提示:原因从工业、地形、气候分析)学生:略板书:2、危害3、原因4、治理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