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往往存在着权财力过于集中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内部控制的披露过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起到披露的作用,致使企业的发展存在严重问题,容易使企业陷入盲目的扩张,资金周转困难等重大决策性的失误中,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不统一
f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语概括、按内部控制规定的完全披露以及只披露内容而没有自我评估报告和注册会计师审核报告。这种公司不仅回避了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缺陷披露,也使得外部信息使用者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不能全面了解,使内部控制没有达到存在的意义。
内部控制的格式也分为三种:在监事会报告中披露、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在重要事项中披露。对于格式的不统一,就为控制制度的披露留下了漏洞,使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随意性,这样就未明确上市公司要求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为无法追究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合格提供了便利。
(三)对控制制度的实施没有有效监管企业管理层往往在成本的考虑因素中,有意的节约人力成本以求办事效率的提高,经常出现身兼数职的员工,这样造成员工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这就违反了内部控制的要求,没有科学有效的把职责分工,只有让分工与职务达成制衡,才能杜绝舞弊的问题出现。很多企业能够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有效的实施监管制度,这就使得内部控制的制度形如虚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四)对内部控制的有效需求不足外界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是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大动力,但如果信息需求不足,就势必会造成公司为了规避成本对内部控制敷衍了事。当然,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量取决于信息需求
f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需要它,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自己的时间去研究它,只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分析。这与信息需求者的文化程度,数据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信任度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简易之举,它需要漫长的摸索与研究,需要上市公司,监督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对于我国现有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上市公司的执行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探讨研究出一套完善可行的专属于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