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圣至明”的皇帝“整顿朝纲”,除掉“贼臣”,修补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宋江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他们之间,在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革命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两者的矛盾,主要是“当道”与不“当道”、“专权”与不“专权”的矛盾。围绕这个矛盾,他们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正是由于“忠君”,宋江一贯主张受招安。早在他上梁山之前,当武松被逼投奔二龙山的时候,宋江就劝武松:“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宋江本人,如果能够在仕途上爬得上去,他是决不会上山的。但是,杀惜、刺配、被判死刑,弄得他“名又不成,功又不就”,甚至连命都保不住了,只好“权借水泊”,“随时避难”。为了受招安,他不敢“侵占州府”,不去扩大农民起义军的地盘,故意放走朝廷的残兵败将,留下日后投降的后路。为了受招安,他在一百零八人大聚会时,当众宣布“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在菊花会上,他又赋词明志,“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为了受招安,他亲自出马,打通皇帝宠妓李师师;派人向殿前太尉宿元景行贿,求宿太尉在皇帝面前说情。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是水浒英雄接受招安的主要原因。
5
f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必须把它提高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去考察”。《水浒传》中的“招安”问题,究竟产生于怎样一个“历史范围”,它的出现,究竟蕴涵怎样的时代意义?
众所周知,《水浒传》成书于明代,而其中的水浒故事孕育于南宋以至元代,这恰恰是一个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的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环境看,可谓是内困外辱。
最高统治者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广大人民遭受着日益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宋徽本是一个“狎近奸谀”的皇帝他与蔡京一伙“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就是“为君者讳”的正史也无法尽掩他们的腐败本质以赵佶、蔡京为首形成了一个极端腐朽的集团他们利用手中种种权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挥霍如专设苏杭造作局由童贯主管每天役使几千名工匠为皇宫造作牙、角、金、织、绣之类奢侈品蔡京每当生日全国各地官府都要贡献“大宗礼物”“生辰纲”他家做一碗羹要杀鹑数百只一餐蟹黄馒头就要化钱一千三百多贯“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这种状况形成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也爆发于此时,据历史记载:他们曾经“转略十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