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主导产业收入超过1500元。目前,全县已建成10万亩烤烟基地、10万亩蚕桑基地、10万亩黄姜基地。优质富硒烤烟进入“中华”烟配方,挤身全国烟草大县和国际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行列。黄姜栽培科研成果占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黄姜第一大县和国家规范化黄姜种植基地、陕西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支撑起四大产业的是5600多个烟草专业大户、3000多个黄姜种植大户、2580多个蚕桑专业大户和3050多个畜牧专业大户。旬阳县四大产业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这些优秀实用人才又成为了专业大户支撑起了四大产业。旬阳县有500多名实用人才被外地聘为农业技术专家。二是农
f村实用人才培养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组织部门开展的“把农村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双培双带”活动,工作成效明显。调查中了解到,我们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成员,相当多的都成为了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3、广泛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近年来,市、县区、乡镇及相关部门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了评比表彰活动,选拔表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等方面发挥了带动示范作用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成长。旬阳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受表彰奖励省级5人,市级10人,县级以下660人。问题与成因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呈现健康的发展势头,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数量不足。从统计数据看,我市农村实用人才为91715名,占农村人口比重仅为36。作为典型的农业市,这一比例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营管理人才更缺。2、质量不高。从农民总体受教育程度看,我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总体基础知识素养较低。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的目标大都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闲着,不愿从事务农,也不愿参与农村实用技能的培训学习,致使当前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偏大,且接受过系统的国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人才日趋减少。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也使得适应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意识淡漠,能力较差,人才总体素质也就难免较低。3、结构不好。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区域分布的不合理。生产技能型人才相对较多,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村快速发展和适应市场的经营型、技能型人才较少,大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