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案例(上)案例分析《发现的故事》
1、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答: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出现困难时,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引导学生把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联系。在这节课中当学生“发现”问题出现困难一筹莫展时,汪老师提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刚才的扇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除了从圆心角的角度来考虑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扇形面积占了圆面积的多少份呢?”汪老师采取了缩小观察范围,转移学生注意,开拓学生思路,打破定向思维的方法,促进学生唤醒已有知识,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圆心角”移开,去另寻途径,集中于“圆弧与圆周的比”这一关键点上。最后,终于解决了问题。在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以突显学习者的自主地位,达到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的能力提高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汪老师的引导及时降低了只是难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习者必要的支持,是比较成功的。不过,我认为,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还是应该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主要是这样引导的,比如“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当她发现学生的评语很笼统的时候,又分成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这样对大问题逐个分解,化做若干个小问题,细化并引导学生回答。并从从语言表达,故事流畅性和感彩等方面让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的有效运用。3、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汪老师在《幸福拍手歌》的歌声中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并顺势抛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问题问得很贴切,很自然过度到新课的学习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导入还是比较合适的。4、在汪老师的这堂课上,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呢?如果不是,你认为王老师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答: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