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老子、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的道德哲学著作《老子》、《庄子》,不仅对人类生命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透辟的论述,而且在极为明晰的哲理思辨中还包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了人对自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及如何践履这些准则的方法,提出了崇尚自然、尊重天地、无以人灭天、天人不相胜等环境伦理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美好理想,开创了世界环境伦理思想的先河。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老子、庄子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人是自然化育恩养的万物之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把人纳入到()天的范畴。这是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反映。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是更明)确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看来,道高深莫测,远大难知,看似空虚无形,隐隐约约,却又无所不在,是无限宇宙里支配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力量。大自然实际上是道的化身,敬仰道自然就是敬仰作为它的化身的大自然。像老子一样,庄子对天地自然也无限崇尚,他热情赞美道:“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庄子天道》)自然孕育万物,生生不息,作用无限而伟大,故而古代的先哲无不崇尚自然,赞美天地。老子、庄子不仅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而且主张人们师法自然。老子说:“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天、地、人最后都统一于自然,强调人道要服从天道,人道要体现和践行天道。他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老子第21章》,认为大德的运行要以(天)道为唯一的法则和准绳。老子、庄子提出的“道”这个概念,有时指)自然界,有时指自然界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有时二者兼而有之。他们所说的“德”是指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种人格修养,是“道”的具体体现和功能效用。“道”与“德”互为依存,遵循“道”就能获得“德”,背离“道”就失去“德”。故而老子说:“道生之,而德蓄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老子第51章》)庄子认为,“道”是覆盖和负载万物的,它广大而又丰盛,而君子不可以不去掉心智而师法自然。老子、庄子谈天道必归结到人事,谈人道也必本之于天道,都把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尊道贵德当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